學程活動|MOVE 移地學習工作坊

MOVE 移地學習工作坊強勢回歸!移地學習為本系核心必修課,是將自己「種進」新場域的試煉,也可說是專題實作的前哨站,探索期間的收穫都是後續發展專題的養分。期中 MOVE 移地學習工作坊提供學習者齊聚一堂的交流機會,一方面增進對於各種移地人物境的敏感度,另一方面也讓同學反思如何詮釋與轉化移地的學習經驗。

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Transdisciplinary Bachelor Degree Program,以下簡稱 TBD)於 2024 年 11 月 15 日舉辦期中 MOVE 移地學習工作坊。在經過 TBD 教學團隊與學習教練共同研討 MOVE 工作坊的迭代目標後,本場活動,陳懷萱老師擔任「領航員」,根據過往與本學期的修課同學經驗來引導同學們思考移地的學習意涵。

領航員小叮嚀

移地學習如何?去哪?為何?如何?這是修這堂課的 TBD 學子們在填寫修課申請表單會被問到的問題。同學們必須自主選擇場域、發展自己移地的途徑。

懷萱老師指出,教學團隊自開課以來擔任「陪跑者」,不只看到大家各自發展移地所累積的各種「狀況或挑戰」以及「應變經驗」,也逐漸可以分類同學們從事移地學習的模式:在場域類型部分,會是以進入組織(organization)或是社區/社群(community)為主;而在角色定位的部分則是以觀察者(observer)或是參與者(engager)來作為主要分類,以此發展出 OCEO 架構作為分析移地學習經驗的基礎。在此脈絡下,TBD的移地學習課程,除了從上學期開始利用卡牌來讓同學們交流移地經驗,本次移地學習 MOVE 工作坊也嘗試導入 OCEO 的概念來規劃設計交流對話,讓同學們思考在這些處境中發展場域關係的潛力與可能性。 懷萱老師透過分桌的設計,在空間上將 MOVE 工作坊的同學們分成偏向社區/社群(community)以及組織(organization)兩類。「你是以觀察者或是參與者進入場域呢?」同學們在引導下回想自己在場域中的角色定位。觀察者的定位多以非場域日常的外部角色進入場域,而參與者則往往是取得一個場域現有角色的身分後進入場域。舉例來說,設計師、攝影師、留學生較接近觀察者,實習生、志工、船員則較接近參與者。為活動後半的 OCEO 相談室埋下伏筆後,進入上半場的重頭戲──移地學習卡牌遊戲!同學們需為遇到的情境狀況共尋最佳解方。

「卡到TBD?」:Game Start !

「卡到 TBD」牌卡的設計概念是參考「卡到人類學」這套教學工具發展而來,讓同學們可以快速了解移地學習情境可能遭逢的人物境挑戰與難題。狀況卡中的情境多改編自 TBD 學長姐等前人真實處在田野的經歷,都是穿梭不同場域間可能遇到的疑難雜症。玩牌的過程,除了擴充同學對於移地學習的認識與想像,也激盪出討論的火花:為何遇到這個狀況時選擇丟出這張牌、為什麼認為這張是最佳解方、覺得桌面上的解方通通不適用、除了檯面上的選項若能這樣做會更好……遊戲過程中每一次的選擇與卡關燒腦的煎熬,都映照出進行移地學習時會遇到的矛盾或掙扎的一面,而且每個關口都沒有正確答案。藉由牌卡這個物件,同學們也會發現,面對同一個卡關情境可能會有不同的考量與解方,匯集與傾聽不同觀點的過程也促進了小組之間的對話默契。

田野揭密 Ready, go!

在快速以「卡到 TBD」活動暖腦後,懷萱老師引導大家用角色定位(Positioning)、關係連結(Connection)、詮釋視角(Interpretation)三個在另一堂必修課──「創新領域基礎」的田野思維單元的重點,來練習將手中的牌卡重新分類,同時回想自身如何應用課程提供的三種思考方向來回看自己的移地經驗。同學們回到自身移地經驗,與桌友分享在這個過程中自己最困擾的是哪個面向,懷萱老師也鼓勵修過移地或正在修課的同學分享自己的實務經驗。

移地 OCEO 相談室

工作坊後半回到了開頭介紹過的 OCEO 框架,利用象限圖呈現角色與場域之間的關係。x 軸左端為觀察者,右端為參與者,角色屬性愈靠右,代表受限於場域關係的程度愈高;y 軸上端為組織,下端為社區/社群,場域定位愈趨近下方,代表場域邊界愈模糊。簡單有力的象限圖,是老師們從零開始陪伴歷屆 TBD 學生開創新領域,長出的結晶。

每桌同學在白板上畫出 OCEO 象限圖,標記自己/探究主題可能的所在位置,與組員聊一聊:一路探索至今,自己的核心關鍵課題為何,自己又扮演什麼樣的角色。OCEO 框架背後的深意在於引導學生思考,不同角色定位對於獲得/生產知識會有什麼影響。

我是誰 我在哪?MOVE !

懷萱老師分享課程設計端的想法:在移地學習(一),期待同學能將自己種進一個新的場域,看看會發現什麼;到了移地學習(二),則需要思考現下的探索如何連結到未來的專題實作,準備自己長出東西來。老師也提醒同學們,無論修習移地一或移地二,學期末都需要梳理自己與現場的關係,畫出人、物、境的三角關係圖,呈現在橫式海報上,分享階段性的探索成果。

活動終了,懷萱老師鼓勵大家從不同動法思考移地學習的下一步。移動的方式很多,或許是往前推進,也可能是往下深鑿。不只方向動,探索的路徑可以動,甚至連主題也可以動!重點還是在於同學們怎麼看待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及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麼。

TBD ── To be defined, to be continued

作者:徐若瑄(Kelly)

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 第零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