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實作課程修課學生參與 5% Design Action 辦理的工作坊,由 5% Design Action 社會設計平台執行長楊振甫(Kevin)擔任講者,工作坊中學程學生與輔仁大學的 NPO / NGO 碩士班學生一同上課。此工作坊希望學生在互動中對「計畫落地」的真實挑戰有更深刻理解、意識到專題過程中可能忽略的利益衝突與執行細節。

工作坊最一開始 Kevin 執行長與參與者分享到「設計就是從現況的 A 點到更好的 B 點。並透過反覆的互動持續挑戰大家思考的邏輯跟方法。」在業界就是解決問題、創造價值。Kevin 執行長分享 5% Design Action 社會設計平台的具體案例,強調「透過設計幫助推動更多面向,不僅是憑著直覺,要以科學化角度來驅動創新。做項目有 8 成在研究、2 成在做設計與推動。」這也讓學生意識到製作專題不只是力求成品或活動辦理,更需要重視在研究區塊。透過服務設計的鷹架工具介紹,講述「服務藍圖」與「使用者旅程地圖」工具,說明如何將設計方法應用在專題發展當中。Kevin 執行長鼓勵學生打造很細緻且令人感動的設計,並盡可能從細節找到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設計從來不只是創意的堆砌,它更是一種通往理解與改變的方式。工作坊透過「我是你的設計師」環節,讓學程學生與輔大研究生兩兩一組互為設計師。其中一位研究生是做「第三人生」在地創生品牌,希望幫助中高齡者終生學習,討論的方向為如何建立社區中的循環與不同利害人的聯繫。透過此環節他也開心的表示:「很高興能了解年輕人的想法,未來世代需要不同年齡層的人一起交流學習。」
這次授課老師蔡文傑也加入小組活動,幫助研究生設計剩食計畫。過程中他提及:「透過他們的經驗帶著我去看到更多有趣的真實世界!是一個透過他們展開眼界的過程,也是一個透過他們深化思考的機會。」來自不同領域、擁有不同背景的師生們在這場互動中發現自己原本沒看見的東西。

工作坊後收到參與學生的熱烈迴響,裕媞提及:「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在互為『設計師』的體驗,彼此從設計師的角度,深入討論夥伴的專題,汲取到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對自身專題的見解,讓我獲得從未思考過的細節與可能應用方向。」昱翰表示:「透過青壯世代的共學,互相交流觀點,梳理與自己相異的專題脈絡,並且『創』出彼此專題的新方向!」工作坊透過 Kevin 執行長的引導,協助學生在專題收斂階段,理清思路,發展出具體可行的行動方案。不只是設計方法的演練,更是一場關於彼此理解、對話與行動的共學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