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D 人物誌: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勇敢一搏,進到 TBD 做想做的事

從中文系轉到生傳系,又因為第零屆的學生乃文轉發分享學程資訊,認識了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TBD)。回首自己的修課路徑,讓他覺得進入 TBD 會是蠻不錯的選擇。所以紫綺決定再賭一把,期待學程所提倡的的自由與彈性制度,以及學習主導權能夠讓他展開新的學習旅程。

將自己想做的具現化

每當被問到會如何介紹 TBD ,他說:「我每次開頭都會先說『我在一個很奇怪的系喔!』」接著才會娓娓道出官方介紹。進入到 TBD 後,最常被問到的是「你是做什麼的?」反覆的與大家說明何謂教育方面的體驗設計專案;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分享,逐漸收斂出專案方向。

TBD 的學習不侷限在一般學科分類,而是探索那些邊界模糊、尚未明確劃分的領域。雖然這些尚未被正式定義,但也並非前所未見的。在這裡,你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開啟交流,並適當的自行劃定界線。就像是紫綺在成果展利用拋接來講述教與學,並透過戲劇活動即興的深化學習的體驗。

自由與歸屬感並存

「這裡對我來說是一個逃生口!」提到 TBD 的特別之處,紫綺笑著回答:「這裡的師生關係是很緊密的,與師長的認識不是以教授身份,而是認識一個人,這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有別於一般學系的正式關係,而是可以自然地與老師討論專案、分享生活瑣事,甚至在社群上互動。這樣的歸屬感也讓他覺得在 TBD 不僅是學業上的成長,更是一個能夠建立人際關係的群體。

專案中的挑戰與學習

TBD 的必修課有三:創新領域基礎、移地學習、專題實作,皆為其核心所在。論及在課程上的點滴,紫綺侃侃而談。在專題實作課程中,會收到來自各方的回饋,而他是屬於較容易受他人意見影響的人,因此在專案中常會根據他人建議進行調整。在一次又一次的互動過程,讓他學習如何篩選建建議,進而做出最適合自己專案方向的選擇。

做專案的課很多,但在 TBD 做的專案就是不一樣。這是因為在這裡你是「自己做」,這是屬於你自己的專案。你可以決定你要投入多少時間、精力來完成。這樣的學習模式,讓他更加正視自己所想做的專案,並逐步地看著它有了成果長出。也在經歷這些後,他說:「最後的產出我是蠻滿意的!」

從對 TBD 沒有太多了解,只是給自己一個機會嘗試看看。到現在紫綺有了自己想做的方向、對專案有深度的認識。一路上有許多不同的可能性和機會是需要被把握和創造的,也如同紫綺說的「做自己想做的就對了!」。

最後,紫綺想要給正在申請 TBD 的你:「試著相信自己的選擇是最好的選擇!的確會遇到挫折、與別人解釋你在做什麼,這時候會想我把中文系讀完就好還在搞來搞去,這時候試著去相信,這個就是最棒的路!」。

如果想了解更多紫綺在做的事,歡迎到 Medium 看看

https://medium.com/@mia192250211

受訪者:楊紫綺 Mia

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第一屆 學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