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程活動|MOVE 專題實作起跑工作坊

本學期舉辦的「MOVE 專題實作起跑工作坊」,特別邀請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TBD)兩位學習教練-小胖與宇心。帶領學生重新定位自身專題方向,並掌握專題實作的核心節奏與策略。

TBD 規劃學習教練制度,讓學生能夠申請會談諮詢。透過 1 on 1 會談,協助學生一步步梳理專題、生活目前的進度與困境,整理重點與擬定下一步行動。本次工作坊則為尚未修課或需延續專題實作課程的學生而設,以「專題前的個人定位」、 「專題的脈絡梳理」、 「專體的整體一致性」三大軸心進行,系統性地協助學生盤點自身經驗與專題連結,建構屬於自己的專題藍圖。

專題前的個人定位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進入 TBD 的專題規劃時間軸。每一位學生有自身的專題,每一專題的時程規劃也不盡相同。

「我的專題到底要做什麼?」是不少學生在修專題實作課程前的真實提問。看似擁有許多點子,卻在深入思考後成了一團混亂。學習教練提醒:「專題的起點不會是憑空而來,而是跟你的過去與未來的想像息息相關。」

在工作坊中,學生透過實際的製作屬於自己的「創新領域累積地圖」,讓自己靜下來。重新盤點曾經執行過、學習過、尚未嘗試的,並連結與自身專題的關聯性與探索未來的潛在連結。

專題的脈絡梳理

「找到自己爲何而起、要去哪裡?」學習教練引導學生釐清當前的專題動機與問題意識。並透過方才所製作的創新領域累積地圖,找尋自己專題的「核心脈絡」。

也提到專題實作(一)(二)兩者的規劃差異:前者較著重探索問題與建立理論基礎;後者則聚焦於具體行動與成果實現。學生要思考:「我想解決的是什麼議題?為何重要?我又為什麼在意?」從而建構自己的專題與現有知識或實務的關聯,並思索著如何透過跨領域視角進行延伸或應用。

專體的整體一致性

專題除發想、梳理與規劃外,還需要實質推進。學習教練提醒,執行時應釐清各階段使用的研究方法、實作策略,以及其對應的目標與操作方式。執行專題不是埋頭苦幹,而是要適時的再回首:這些成果是否回應核心問題?是否創造價值?

「專題是自己的,你最清楚進度與困境。」但在時間與精力有限的現實下,學習教練引導學生自我評估:「我在現階段能做到什麼地步、什麼程度、什麼階段?」同時也提醒,應學習回應來自各界的建議與意見,透過專題目標與自身狀態判斷意見是否可納。

本次 MOVE 專題實作起跑工作坊不僅為學生建立了專題起步的基本架構,也開啟了一場關於「個人-問題-行動」之間的深度對話。TBD 期盼透過學習教練的陪伴與系統化的支持,讓每位學生都能掌握自己的節奏、走出屬於自己的專題之路。

Scroll to Top